电影《女孩》片段年轻时的舒淇电影《女孩》剧照

![]()
舒淇最近很忙,整个秋冬,先是主演台剧《回魂计》,后有导演的第一部作品《女孩》,主演毕赣的《狂野时代》,创下釜山电影节新纪录,一起入围主竞赛单元。
新作褒贬不一,她统统接受,也很知足。
舒淇,是勇敢的。
在这个圈子有了一定地位,拥有足够的话语权后,她以导演的身份,坦然暴露自己最深的伤疤,以拥抱每个曾经受过伤的女孩,诚意十足。
外媒评价:“以私密记忆触发东亚女性集体共鸣。”
影片风格深受侯孝贤影响,淡淡的叙事,几乎不存在强烈的戏剧冲突,细腻又克制,长镜头下的人物充满时代质感。
女孩林小丽的故事,就是舒淇的故事,她的原名叫林立慧。
从演员到导演身份的转变,舒淇不再只是镜头前的表达者,更成为手持镜头为无数个女孩“小丽”、为没有童年的自己建构一方乌托邦的人。
眼泪,不再是唯一的宣泄途径,从不幸的命运中挣扎出来,舒淇感受到具体的幸福。
![]()
![]()
《女孩》豆瓣评分7.2,口碑尚可,可票房、排片不佳,尽管大众对文艺片的市场本就持谨慎乐观态度,但成绩确实不尽如人意。
没有大场面、大制作,没有刺激肾上腺素的桥段,也没有流量明星,过于平淡的“作者式”表达,如今低迷的票房结果,在舒淇的意料之中。
![]()
显然,《女孩》大多取材于舒淇的个人经历。
原生家庭的创伤问题是一个很私人,又能引发很多观众共鸣的情绪,加之在影片中,舒淇投入了过多的私人经验与情感。
作为导演个人的半自传作品,舒淇当众揭开自己的伤疤,将不堪的过往细枝末节地讲述,真诚又残忍。
很多导演的第一部作品都是表达个人生命经验,这可以理解,但也正因为那无法舍弃的自我,牺牲了创作者应当具备的冷静与客观。
![]()
电影《女孩》剧照
若隐若现的摩托车声由远而近,那是舒淇小时候最害怕的声音,那意味着喝醉的父亲回来了,她需要立马躲到衣柜里。
电影讲述的女孩林小丽的故事,也是舒淇本人的故事,有点像是“半自传”日记,故事以上世纪80年代为背景,基隆港烟尘蔽日,林小丽在父母的双重暴力中小心翼翼长大。
片中的女人便是母亲,18岁就有了小丽,被丈夫家暴,同时打几分零工,生活不如意就拿女儿撒气。
父亲酗酒,一回家就打人,打完妻子打女儿。

两代女性儿时留下的伤疤,看似是讲述林小丽的故事,实则妈妈才是故事的中心,每个女人的过去都是一个女孩。
女儿与母亲,都是被现实困住的人,角色身上映射了许多现代女性童年时的恐惧和阴影。
舒淇说:“我希望观众看到的不只是痛,而是从痛里长出一点点勇气,只要勇敢地往前走一步,后面就可以走很多很多步。”
这是大多数东亚小孩,穷尽一生都在寻找的答案。
![]()
电影《女孩》剧照
《女孩》是东亚母女的恨海情天,舒淇在拍摄的过程中被打开,像是洋葱被一层一层剥开,“暴力这个事情是一个很黑的阴暗面,我以为我好了,可当我再看到的时候还是会很受伤”。
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,个人本身如何挣脱桎梏往前走,也是女孩们在探寻的事情。
舒淇没想到,自己导演的首部作品就提名威尼斯金狮奖,拿下釜山电影节最佳导演。
![]()
值得一提的是,影片中大量的长镜头、影像色调、时代韵味、女孩奔跑的曼波桥、从妹妹书包跑出的红色气球,都带有几分侯孝贤、杨德昌的质感,镜头语言很美,召唤着观众重回八十年代台湾电影新浪潮时刻。
那是举重若轻地用日常生活片段展开的叙事,失落中含有温情,只是对于舒淇而言,曾经所遭受的伤害永远不可能轻松地放下。
![]()
舒淇没有童年。
小时候她要特别观察爸爸妈妈的反应,如果父母心情不好,就离他们远一点,不然很容易被打骂。
父亲每次喝醉酒后,哪怕舒淇正在床上睡觉,他还是会把她从床上揪起来,抓着头发丢在墙上,这种具象的暴力记忆,无疑会伴随终生。
从小,舒淇就知道自己必须做一个大人,还在上幼儿园的她就要早起给全家人做稀饭吃。
![]()
一个普通的小女孩,应该得到父母的宠爱、抚养和教导,这些舒淇从来没有得到过,从来没有。
她开始不停地离家出走,抽烟、打架、骑机车、早恋……留下一身疤痕,得到暂时的解脱与释放。
![]()
![]()
年轻时的舒淇
舒淇一直有密室恐惧症,因为小时候她经常躲在衣柜里,以此躲避父母的“棍棒教育”。
她乘坐电梯会害怕,身处高楼也会害怕,她常常生活在某种恐惧里头,只是很多人不知道。
有一次,朋友约舒淇喝下午茶,那个地方在香港一栋大楼的酒店,需要搭100层楼的电梯,她心想完了,在电梯里那将近一分钟的时间堪称煎熬。
电梯的门一开,她害怕到全身都湿透了。
这是童年经历,带给她的创伤。
![]()
舒淇长大的过程中,伴随着恐惧与阴影,她形容自己像一条船,一直在漂泊,看到有港口可以靠了就立马停下,准备充足后再漂到另一个港口。
影片里,林小丽在母亲的帮助下,离开了破碎的原生家庭,开始全新的健康生活。
现实生活中,舒淇在20岁就早早离开了家,去到陌生的香港发展,一口粤语不会,便对着电视里的人苦练粤语,想让自己看起来像一个香港人。
初来乍到的她被导演王晶挖掘,拍了《灵与肉》《红灯区》《玉蒲团之玉女心经》等三级电影……也拍了一套裸露的写真集。
离开父母无休止的家庭暴力,外面的世界也并不友好,“我从小到大走过来的路,确实是充满恶意的,包括入行之后也是”。
她一脱成名,被负面舆论所吞噬,也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。
她从未当过真正的女孩。
![]()
![]()
舒淇的电影事业起步于香港,她拍了一些粗制滥造的商业片,甚至被贴上了“三级艳星”的标签,还好王晶良心发现,把她推荐给了尔冬升,便有了《色情男女》。
在张国荣的指导下,舒淇凭借该片获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及最佳新演员奖,她咬牙告诉自己,一定要转型成功。
![]()
由左到右:舒淇、莫文蔚、张国荣
有一场戏是是舒淇饰演的三级片演员梦娇与张国荣扮演的阿星谈心,她敞开心扉:
“我以前在台湾的时候,家里穷,父母常常吵架,自己又不行,书读得不多,所以就跑到香港来,我要拍戏,要赚好多好多钱,回去让我爸妈过得好一点,我是不是好贪钱?”
讲出这些话时的舒淇,其中的百般滋味与复杂情绪,让人动容。
阿星安慰她:“不会,每个人都贪钱,我也贪钱。”
这段对话,一度成为舒淇真实人生的独白。
![]()
电影《色情男女》舒淇与张国荣
《色情男女》是舒淇修复自己的首作,在这之后,她有了更多演好戏的机会。
从《飞一般爱情小说》《古惑仔之洪兴十三妹》到与黎明合作拍的《玻璃之城》,舒淇的表演天赋逐渐显露,她并非科班出身,那种灵气与松弛是天生的。
演戏这件事,实打实地让舒淇赚到了钱,也找到安身立命的方式。
那些年,她始终憋着一股劲儿往前冲,对谁都不服气。

舒淇20岁时,从没想过“幸福”二字会和自己有关,在赚到足够的钱之后,她试图在物质上弥补自己。
她小时候很喜欢吃鸡腿,却很少吃到。
在赚到第一笔钱后,舒淇给自己买了一桌子鸡腿,当她大口啃鸡腿时,突然觉得,鸡腿好像也没什么。
![]()
![]()
舒淇在获奖后对侯孝贤表示感谢:“没有侯孝贤导演,就没有我第一部当导演的戏,没有《女孩》。”
侯孝贤对舒淇而言,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。
他第一次见到舒淇,是在电视的广告上,“我感觉广告里面这个女孩子非常自在,而且不做作,我就打听这个人,我打电话给她,说想拍一部片,她就来了”。
![]()
两人第一次见面,侯孝贤就被舒淇打动:
“她的样子很硬气,那种样子仿佛在说我知道你是大导演很有名,但是又怎样,拍第一部电影时,我们几乎不讲话。我感觉这个女孩子好过瘾,所以我就和她合作到现在。”
那是千禧年,25岁的舒淇出演了侯孝贤的电影《千禧曼波》。
幽蓝的灯光、长卷发女孩的回眸、纵深的曼波桥长廊……没人能忘记那个几分钟的长镜头,她诠释的那个多变而迷离的台北女孩,至今仍令人无法忘怀。
![]()
2001年电影《千禧曼波》所在的曼波桥
基隆曼波桥,一直在那里,24年后舒淇还是舒淇,无意中,她让自己导演的首部电影的第一个镜头,回到同一座桥。
在《女孩》选景时,舒淇想要一个与菜市场相似的地方,妈妈与小丽争吵后会一起经过那里,之后分道扬镳。
当天,拍摄团队选景时,先从一个楼梯下去,看到一座公庙,刚好前面有两条路,会产生一个交错点。
舒淇先走了一遍妈妈的路线,又走了一遍小丽的路线,惊讶发现前面不到十米就是曼波桥。
![]()
2025年电影《女孩》所在的曼波桥
也许是致敬,也许是缘分使然。
侯孝贤觉得舒淇的质地非常好,从没拍过长镜头的她那种不自觉的投入很厉害,是他想要的质感,“我喜欢这个人,因为真的很难碰到一个这样的人”。
![]()
侯孝贤
2005年,29岁的舒淇出现在侯孝贤的《最好的时光》中,与她搭档的是张震。
他们上演了一段三生三世的爱情,全篇分为恋爱梦、自由梦和青春梦。
舒淇饰演的秀美一双眼睛摄人心魄,明知自己的柔情会被辜负,也一腔热血地往前冲,眼神中没有戏份的味道。
![]()
电影《最好的时光》舒淇与张震 剧照
那年,蔡康永问舒淇:“做演员开心吗?”听到这句话后,舒淇难以抑制自己的心情,嚎啕大哭起来,录制暂时结束。
当时刚拍完《最好的时光》,舒淇因入戏太深得了抑郁症,整夜失眠、每天喝酒,吃了安眠药也睡不着。
这是舒淇演得最痛苦的戏,却让她拿到了金马奖影后,她紧紧攥着奖杯,泪如雨下。
侯孝贤说:“舒淇十几年不变,不是外貌,是她的人格、内心。她是标准的女侠,非常真诚。”
![]()
舒淇与侯孝贤
![]()
在侯孝贤的电影里,舒淇渐渐活了,也呈现出最好的质感。
在68岁这年,侯孝贤交出自己人生第一部武侠作品《刺客聂隐娘》。
他痴迷唐代已久,电影里的女杀手聂隐娘,武功绝伦,最后却杀不了人。
大量长镜头与留白,没有特写。
侯孝贤彻底抛弃了观众,淡到极致。
那是2015年,舒淇看完剧本后,泪流满面。她在聂隐娘的故事中,看见了自己。
![]()
电影《刺客聂隐娘》舒淇 剧照
舒淇饰演的聂隐娘,只有9句台词,却将一个出世女刺客的苦楚、孤独,细腻表达出来。
她几乎是拿命在演戏,不吊威亚,实打实地往下跳,有一段武打戏拍了整整一年,最后只留下几秒钟。
这部电影比之前的作品更素,没有戏剧性,连台词都很少。观众希望侯孝贤能把故事说得破一点,他不愿意。
拍这个电影用了9000万,很多人玩不起,侯孝贤也玩不起,但他依然顾影自怜:“我的影片没有激情。”
拍这部电影时,侯孝贤的剧组被称为世界上最安静的剧组,连一根针掉在地上,都能听到。
![]()
电影《刺客聂隐娘》舒淇 剧照
最终,《刺客聂隐娘》拿下多项国际大奖,侯孝贤拿下各大最佳导演奖。
舒淇则成为多个奖项的影后,也成为有巨大影响力的国际女星,开始为各大奢侈品牌、高级珠宝代言,在世界各地大杀四方,散发魅力。

侯孝贤耿直又爱护自己的演员,戛纳获奖那天,“舒淇作为一名影后……”一位记者采访舒淇的问题,还没讲完,就被他打断,“不是什么影后,是人,是一个很好的人。”
两人之间的关系,亦师亦友,也像父亲与女儿。
![]()
舒淇与侯孝贤
遗憾的是,两年前,76岁的侯孝贤诊断出阿尔兹海默症,无法继续工作,已经从电影行业退休。
舒淇透露自己早已知晓侯孝贤的病情,作为朋友对外一直保持沉默:“他是一个很坚强的人,我希望他可以得到足够的休息和治疗,不受外界打扰。”
走到今天,侯孝贤对舒淇而言,已经不只是合作多年的导演,而是如同亲人般的存在。
![]()
侯孝贤与舒淇
2011年,侯孝贤和舒淇坐在一起喝咖啡,他突然问了一句:“你要不要当导演?”
当时舒淇吓了一跳,心想这怎么可能,侯导说:“不试试怎么知道?”
两年后的夏天,在拍摄《刺客聂隐娘》时,两人抽烟闲聊,等待灯光师布置。
侯孝贤问舒淇剧本写到什么程度了,舒淇这才意识到,之前侯导讲这话是认真的,她略带疑惑地问:“你真的觉得我可以吗?”
“当然!拍电影没有那么多框框,从你最想表达的内容开始写”,侯孝贤导演鼓励她写写自己的故事,写剧本、做导演。
![]()
自那天起,舒淇就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剧本创作之路。
在这期间,她断断续续地写、反复修改,结局推翻多次重新再来。侯孝贤每次见到舒淇,都会问写得如何了,侯导的很多想法影响着她。
2023年,舒淇担任威尼斯电影节评审,看着国内外一部又一部优质的作品,内心涌出一股冲动,一定不能再纠结了,要尽快完成《女孩》剧本的创作。
评审结束后,舒淇决定继续留在意大利,在米兰一家安静的酒店住了半个月,终于完成了这部断断续续写了10年的剧本。
她将《女孩》的故事对象聚焦于母女命运上,从入行到现在拍了90多部电影,后期真正理解电影本身得益于与侯孝贤的合作,他的审美与天赋也滋养着舒淇。
![]()
平移长镜头、浓烈的反差色调、大量空镜、细腻的人物语言,无疑都是台湾新浪潮电影的经典要素。
几个月前,当得知电影《女孩》入围威尼斯主竞赛单元的好消息,舒淇特别感谢了侯孝贤,“没有他,就没有我第一部当导演的电影,就没有《女孩》”。
尽管侯孝贤现在身患阿尔兹海默症,但舒淇依然选择把新闻稿发给了侯导的儿子,希望他能知道这部电影上映了。
站在当下,舒淇认为自己算是完成了对侯孝贤的承诺。
![]()
![]()
2025年8月,电影《女孩》在釜山国际电影节斩获主竞赛单元最佳导演奖,上台领奖时,她哽咽着感谢了很多人,包括自己的爱人冯德伦。
“感谢一直非常支持和包容我的先生,谢谢他娶了一个不常常在家的女人。”
马上50岁的舒淇近期在接受采访时,被港媒催生,之前很多人以为她是丁克一族,其实不然,她对于生孩子的态度是顺其自然。
![]()
舒淇与冯德伦
舒淇与冯德伦一直被外界视为圈内佳话,两人爱情长跑多年,终于在不惑之年结婚。
他们经常不修边幅地出现在大众视野,随性自在,冯德伦与舒淇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,喜欢的东西也不一样,但这并不影响两人相爱。
![]()
舒淇与冯德伦日常
与舒淇天崩开局的原生家庭不同,冯德伦的人生开场,近乎完美,家境相当富裕,一个从未吃过苦的人,自然对很多事情看得很淡,不在意。
人是很难感同身受的,哪怕是感情很好的夫妻。
冯德伦一直不认同舒淇对她父母的态度,“不管怎么说,他也是你爸”。
看完电影后,冯德伦也不会心疼妻子童年的惨痛经历,舒淇表示,他永远是一个向前看的人,在他眼里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。
不可否认冯德伦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,但在亲密关系中,保持中立看似理性,实则是一种情感漠视。
一个自小在精英家庭长大的孩子,是很难共情一个受苦长大的孩子,不过两人如今找到相处的平衡点,殊途同归。
冯德伦很欣赏舒淇的勇敢,也成为了她背后的男人。
![]()
冯德伦与舒淇
《狂野时代》与《女孩》让舒淇成为第一位以演员、导演双重身份入围同一届釜山主竞赛的华语电影人,但在刚播完的《回魂计》里,她的表演,却不尽如人意。
她的氛围感与文艺气质,成为不合时宜的存在。
![]()
台剧《回魂计》舒淇 剧照
在主打悬疑的台剧节奏里,与同样饰演母亲的李心洁、贾静雯相比,舒淇的忧郁让观众挠头,其他女演员都贡献出了名场面。
在毕赣的《狂野时代》里,舒淇回到自己的舒适区,被导演评价为“拥有野兽般的直觉”,她需要在没有台词的情境下只靠眼神传递梦境变幻,看清幻觉。
这些日子,舒淇深刻地感受到,做导演与演员之间的不同。
“做演员只要专注投入于自己的角色里就可以,但导演必须要理性和感性同时在线,还得要进入每一个不同的角色,男人、女人、小孩……每天有八百万件事情要去解决。”
![]()
作为女性导演,舒淇有一些自己独特的坚持与克制意识。
在拍摄暴力场景时,她不会呈现父亲打小女孩的画面,不想给小演员心里留下阴影,因此选择用环境音隐喻女孩内心的恐惧,比如摩托车的声音、父亲脚步踩在楼梯板上的声音……
毕竟每个敏感、没有得到过安全感的女孩,都是敏锐的听觉动物。
这是独属于女性导演的温柔。
![]()
电影《女孩》剧照
去年夏天,奥斯卡金像奖的主办方美国影艺学院宣布新成员名单,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奥斯卡评委新成员之一便是华人演员舒淇。
彼时48岁的舒淇成为继巩俐与张曼玉后,第三位完成欧洲三大电影节主竞赛评委满贯的华人女演员。
站在当下的时代语境中,舒淇的名字已经成为一个符号。
在几年前的一档纪录片中,当被问及会不会害怕不红了,她气定神闲地回应:“你已经风光了二三十年了,你还想怎样?就算不红了,那又如何呢?你怎么都不会比没红之前还辛苦吧,因为你至少红过了。”
这段发言后来被人们反复提及,这很符合外界对于舒淇直率、真性情的普遍印象。

![]()
舒淇的人生,没有童话故事。
《女孩》结尾,长大后的林小丽回到那个带给自己无数伤痛的家,与母亲相对而坐,母女二人坠入沉默不语的氛围中。
她沉默了很久,才讲出话:“你知道我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吗?”
女儿无法释怀,依然渴望被母亲理解、被共情,但母亲不论面对女儿,还是面对自己的痛苦经历,都早已防御性麻木。
![]()
电影《女孩》剧照
母亲不敢看女儿的眼睛,轻声说,“我知道你过得好,过得好就行”,再没有多问。
林小丽不可抑制地痛哭起来,一边大哭一边吃母亲给自己煮的面线。这碗面线里,有蔬菜,还有很大一块肉,母亲想给做运动员的女儿补充蛋白质。
末了,舒淇没有拍煽情的母女大和解桥段,她们之间仍横亘着巨大的沟壑,对话仍旧错位。
这是舒淇给出的成长答案,童年遭受的暴力,自己的恨意不会因时间流逝而消失,会过去,不会被忘记,原谅没那么容易。
舒淇能做的,是痛恨母亲,理解母亲,但不成为母亲。
![]()
威尼斯放映结束后,一位女性观众站起来拥抱了舒淇,拥抱了这位女孩。
舒淇是长大之后才喜欢Hello Kitty的,内心那种纯真感在于她没有童年,看到粉红色的可爱东西,会得到疗愈。
如果能在一个普通的下午,吃到馋了很久的冰淇淋,舒淇觉得也蛮不错。